面試是求職過程中雙方互相了解的重要環節,但許多求職者反映,在面試中遇到了一些讓人感到不舒服甚至冒犯的提問,這些問題往往涉及個人隱私、歧視,甚至觸及法律紅線。以下整理出十大常見的面試踩界問題,並分享求職者如何禮貌應對,保障自身權益。 按圖了解更多! No.10 討論感情與婚育規劃 面試官若問及「你結婚了嗎?有生育計畫嗎?」等涉及私人生活的問題,求職者可禮貌回應:「這些是我的私人事項,我更願意討論專業能力和工
職場上談及年齡歧視,普遍印象是年長員工因年紀較大而遭受偏見,質疑其學習能力及工作效率,甚至影響其就業競爭力。然而,近年 研究 發現,年齡歧視並非單向,年輕員工,尤其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,同樣成為受害者。 年輕員工面對的隱形年齡歧視 有案例顯示,剛從大學畢業的年輕女性進入大型科技公司工作,面對年齡大她十至二十歲的同事,卻遭遇「野心太大」等負面評價,甚至被質疑缺乏專業能力。為了證明自己,她不得不刻意打扮得更
在快速變動的職場環境中,技能成為求職者與在職者最重要的競爭力。根據LinkedIn最新發布的《2025崛起技能報告》,企業在招聘與晉升時,已不再單純看重學歷和工作經驗,而是更重視具備實戰價值的「關鍵技能」。這些技能不僅能幫助求職者在激烈的職場競爭中脫穎而出,更有機會讓薪資翻倍,甚至吸引多家公司爭相挖角。尤其對於剛入行的新人來說,掌握這些高薪技能,無疑是快速提升職場價值的捷徑。本文將深入解析LinkedIn揭示的2025年
結束求職面試前,應徵公司的 人力資源 從業員(HR)都會向求職者問:「有甚麼問題想問?」從而了解他對公司好奇的地方,具體地告訴他職位的實際運作。不過,並非所有問題,HR都會無任歡迎。 有台灣求職者在網上討論區Dcard分享個人經歷,指自己在面試後向HR發問,對方竟然馬上「黑面」,更勸喻求職者:「你到其他公司不要再問這問題!」 點圖了解更多事主分享: 事主:「大家去面試會唔會問HR,原本做呢個Post嘅人,點解會唔做?今
工作與私人生活之間,或許本就無法達致真正的「平衡」。在香港這個節奏急促的社會,許多打工仔感到自己在「工作與生活」之間難以喘息,彷彿永遠處於失衡狀態。 work-life balance根本係假? 究竟何謂「平衡」?是指每日剛好工作八小時、休息十六小時?還是下班後完全不需回覆工作訊息?事實上,每個人對「平衡」的定義各異,然而追求這種理想化的「平衡」往往只是空中樓閣。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點根本不存在,所謂的失衡感
在現今競爭激烈的職場環境中,僅有努力已不足以脫穎而出。真正能夠獲得上司認可與同事尊重的,是那些懂得掌握職場潛規則的聰明員工。這些潛規則並非明文規定,卻是每個成功職場人必須體悟的關鍵法則。許多人在職場多年,卻仍停滯不前,往往是因為忽略了這些細節。了解並運用這些潛規則,不僅能提升工作效率,更能促進人際關係,為職涯發展打下堅實基礎。 20個辦公室生存法則 職場如戰場,唯有掌握潛規則,方能立於不敗之地。這20條
隨着人工智能(AI)迅速滲透 人力資源 管理 領域,越來越多企業開始將 AI 技術應用於招聘流程之中,從自動篩選履歷到面試邀約安排,招聘效率雖大幅提升,卻也引發大量求職者的疑慮。根據 ServiceNow 調查,有逾六成打工仔對 AI 篩選履歷表示憂慮,更有近九成人希望企業能清楚說明 AI 的實際應用範圍。對求職者而言,被「機器」取代人為判斷、失去表達個人特質的機會,無疑是一場焦慮與不安的開端。在職場數碼轉型的洪流中,求職者
在現今社會中,中年危機成為許多人面對的重要課題。根據近期調查,48歲被認為是成世人幸福感最低的年紀。許多人正處於人生的十字路口,不僅要承擔家庭責任,還需面對職場競爭和經濟壓力。中年人常常感到焦慮,因為他們需要照顧年邁的父母,同時又要撫養正在成長的孩子,這種多重壓力使得他們的心理負擔加重。 按圖了解更多! 美國達特茅斯學院的一項研究涵蓋145個國家的幸福指數,結果顯示人的幸福感隨着年齡變化呈現U型曲線,而48
據美國 媒體 報道,哥倫比亞大學一名21歲亞裔高材生Chungin Roy Lee,研發出一套AI答題軟件,聲稱能協助求職者在遠程面試時撰寫程式。Lee表示,他藉此軟件獲得Meta、亞馬遜和TikTok等知名企業的工作邀約,但他並未接受。近日,他表示已從兩間私募基金籌集530萬美元(約4112萬港元)的種子資金,成立初創公司Cluely,該公司標榜提供一款AI「作弊神器」產品。 美籍韓裔學生Roy Lee研發AI作弊軟件並成立公司 據Techcrunch報道,這款名
在職場中,有些人雖然職級不高,卻能讓自己的言論具備高度影響力,令同事和上司都願意傾聽並採納其意見。根據桑德斯商學院助理 教授 克里斯汀‧貝恩(Kristin Bain)的 研究 ,這種影響力的關鍵往往來自於一個簡單但強大的行為——主動聲援同事的意見。 為何「聲援同事」能提升個人影響力? 貝恩的研究調查了近2800名職場人士,通過模擬多種工作情境,發現當一個人願意公開支持和贊同同事的想法,不僅有助於該同事的成功,也會使自己
面試服裝往往左右第一印象的成敗——得體的打扮能為求職者加分,但稍有不慎也可能導致扣分。近日,一位人資(HR)在Threads討論區分享一則真實案例:求職者因 手袋 上掛有裝飾小物,面試時被老闆評為「不夠成熟穩重」,最終與工作機會失之交臂。 按圖即看樓主分享及網民留言! 網民對求職者因手袋掛飾被拒一事反應熱烈,引發廣泛討論。部分網民以幽默方式調侃,建議求職者可攜帶軍糧或嘉頓什餅等物品,既能迎合香港職場超時工作的文
新冠疫情的爆發,徹底改變了全球的工作模式。遠程工作從一個新興概念,迅速成為主流趨勢。隨著疫情消退,企業開始重新思考未來的辦公室形態,混合工作模式應運而生,成為平衡員工需求和企業效率的新選擇。然而,混合工作模式的成效究竟如何?它能否真正提升員工的 生產 力和滿意度?史丹福大學的一項最新 研究 或許能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數據。 按圖睇研究結果: 史丹福大學經濟政策研究所的著名工作模式專家Nick Bloom,與中國
根據怡安最新發表的《2025年人力資本僱員情緒 研究 報告》,香港的打工仔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跳槽潮,超過63%的受訪者表示考慮在未來一年內更換工作。調查顯示,六成的僱員自覺薪資低於其應得水平,這一數字遠高於全球平均的37%。 按圖即睇報告詳情: 睇埋:美國連續兩年薪金增長放緩!4成打工仔冇加人工! 調查顯示,60%的香港僱員認為,他們的薪資低於行內同類職位。此數字明顯高於37%的全球基準。 香港近17%認為其現有職位沒有得到
在職場中,遇到一位合適的上司是非常重要的。最令人擔憂的並非低薪,而是遇到不適合自己的上司。每天過得艱難,還要勉強自己將辛勞當作成長的機會。最終,才能不僅得不到認可,還浪費了寶貴的時間。 遇到好的上司,應該好好珍惜,不要輕易辭職,因為並非每個工作環境都能遇到這樣的上司。如果你的上司具備以下特質,那麼他值得你繼續工作三到五年,必定會有滿滿的收穫。 在職場中,遇到一位具備上述六種特質的好上司,實屬難得且珍
近年職場趨勢顯示,不少上班族,特別是年輕一代,對於辦公室閒聊感到卻步。英國一項最新調查便指出,高達七成四的受訪者不擅長與同事輕鬆交流。這現象不禁讓人思考:在強調個人能力與效率的世代,職場社交是否已不再重要?事實上,即使性格內向,適度的社交技巧仍然是職涯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環。 按圖睇I人點樣變social: 英國的調查數據揭示了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:多達74%的上班族承認,在茶水間或電梯等非正式場合與同事展開對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