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00後整頓職場】後生仔唔想做到死又唔想Hea做?「微退休」工作法興起 GenZ教你點樣打工打得舒服啲!

Career News By CTgoodjobs Published on 06/10/2025

「微退休」(Micro-retirement)成為Z世代的熱門職場話題,既不願被工作壓垮,也拒絕得過且過,「微退休」成為許多年輕人活出舒適職場生活的關鍵。以下從概念解析、實踐模式,到現實挑戰與專業建議,深入探討這股趨勢。

「微退休」:在職涯中暫停充電

微退休,並非等同於傳統意義上人生終點的退休,而是指在職場生涯中有規劃地暫時抽離崗位,所需時間或長或短,可是一週,也可能長達一年。這段期間,年輕人選擇用來旅行、進修、追求個人興趣或單純陪伴家人,而非日復一日在工位上耗盡生活熱情。


後生仔唔想做到死又唔想Hea做?


這股新風潮,讓Z世代在「過勞」與「擺爛」的兩極中,找到一條折衷之道。與其等到暮年才圓夢,不如在年輕時便及時為人生注入養分。

人生分段:斷續充電的自我探索

傳統觀念多半認為,「拚到60歲才能退休」才是人生正途,但對新一代職場人來說,這個未來太過遙遠,不等退休就可能被職業壓力擊倒。微退休就是在事業拚搏與自我探索間尋求平衡,透過定期休息,讓身心重獲新生。

每段微退休,既是療癒,也是發掘目標的機會。有些人選擇辭職幾月環遊世界、學潛水、學烹飪,有些人規劃專屬「微退休基金」,全心陪伴家人或自我進修。而不論形式如何,持續給自己「暫停」的權利,讓人生不再只是工作的附庸。

柔性自主:職場型態與財務規劃的挑戰

理想中的微退休令人嚮往,現實卻不乏硬仗。離開職場期間收入中斷,對許多人來說,意味著必須有扎實的財務規劃。職涯空窗亦可能被部分企業標籤為「不穩定」,影響未來升遷與就業競爭力。

同時,不是每間公司都能接受員工請長假或無薪離職,即使現今遠距及彈性工時日漸普及,微退休的實踐仍考驗雇主和員工雙方的協商空間。

此外,若自身不具備「可隨時變現的專業」,或財務儲備不足,「微退休」可能變成逃避或產生更大焦慮,反失原本的正向意義。

微退休並非逃避,而是深度成長

微退休的核心價值,在於主動調整生活節奏,而非被動逃離現實。真正的實踐者,在工作時更有投入及規劃,並持續累積核心能力,讓自己能隨時轉換跑道,不做「被動歸隊」的局外人。

透過微退休,身心獲得療癒,眼界變得更廣,職業技能與人生目標都會變得更清晰。長遠而言,這種循環充電的生命節奏,更能持續點燃事業熱情。

專家建議:實踐微退休的三大要點

職場專家建議,有意嘗試微退休者,應注意三大重點:

先存好「微退休基金」,確保休息期內不致陷入經濟困難。一般建議每月分配收入15-20%作專款儲備。

與公司溝通可行方案,爭取彈性工時或長假政策,如無法配合則先預做職涯規劃。部分產業或職位協商空間較大。

為回歸職場做好準備,事前思考假期對薪酬、年資、職涯的可能影響,同時持續更新專業技能,增加未來轉型彈性。

微退休:舒適職場新哲學

總結來說,對於當下Z世代而言,「微退休」不僅是一種逃避,更是主動規劃、掌握人生的表現。只要有周延的準備、良好的溝通及持續提升自己,「微退休」將是重獲人生動力的加油站,而不是下一個壓力來源。




Article By CTgoodjobs

https://cthr.ctgoodjobs.hk/HRNews/00%E5%BE%8C%E6%95%B4%E9%A0%93%E8%81%B7%E5%A0%B4-%E5%BE%8C%E7%94%9F%E4%BB%94%E5%94%94%E6%83%B3%E5%81%9A%E5%88%B0%E6%AD%BB%E5%8F%88%E5%94%94%E6%83%B3HEA%E5%81%9A-%E5%BE%AE%E9%80%80%E4%BC%91-%E5%B7%A5%E4%BD%9C%E6%B3%95%E8%88%88%E8%B5%B7-GENZ%E6%95%99%E4%BD%A0%E9%BB%9E%E6%A8%A3%E6%89%93%E5%B7%A5%E6%89%93%E5%BE%97%E8%88%92%E6%9C%8D%E5%95%B2/44734?utm_source=hr_dailynews_20250916_today_highlights_44734&utm_medium=dailynews-hr&utm_campaign=cthr